近期,我校張金林教授團隊基於除草劑潛在靶標轉酮醇酶設計合成新型除草活性化合物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2272572、32001927和32272573)、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C22326503D😵💫、C2021204190和C2023204011)、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項目(HBCT2018020205)和河北省研究生創新項目(CXZZBS2023069)的資助。
2024年3月🏄🏼♀️,在農林科學一區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IF=5.7)上在線發表了題為“Discovery of Novel Pyrazole Acyl Thiourea Skeleton Analogue as Potential Herbicide Candidates”的學術論文。該論文研究基於前期本團隊發現的吡唑酰胺類先導化合物🕜3️⃣,采用骨架躍遷的方法設計合成一系列吡唑酰基硫脲衍生物,發現化合物7a具有成為除草候選化合物的潛力。陳來教授和張金林教授為本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第一作者是2021級碩士研究生馬褚健。
2024年5月,在農林科學一區Top期刊Pest Management Science (IF=3.8)上在線發表了題為“Discovery of novel Propionamide-Pyrazole-Carboxylates as Transketolase-inhibiting herbicidal candidates”的學術論文。該論文基於采用活性拼接的方式,在團隊前期發現的吡唑酰胺結構基礎上引入氧丙酰胺結構🫲🏼,設計合成系列化合物,發現化合物C23和C33具有較好的除草活性,值得進一步研究🧙🏼。陳來教授和張金林教授為本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第一作者是2021級博士研究生孫素素。
2024年9月,在農林科學一區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IF=5.7)上在線發表了題為“Synthesis of Novel Propionamide-Methylpyrazole Carboxylates as Herbicidal Candidates”的學術論文。該論文研究基於前期本團隊發現的具有較好除草活性的化合物C33,通過結構簡化及位置互換策略,設計合成一系列3-氧丙酰胺-1-甲基吡唑羧酸酯衍生物🤸🏼♀️,發現化合物D15和D20分別在苗前和苗後具有很好的除草活性。陳來教授和張金林教授為本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第一作者是2021級博士研究生孫素素🙍🏻🏋🏼♀️。
多年來🤹🏿,張金林教授團隊圍繞除草劑潛在新作用靶標的發現與分子設計領域開展研究,在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下,發現了多個系列結構新穎的化合物👱🏻♀️➛,對豐富我國除草活性新的分子源和全新結構除草劑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